文艺批评·“三栖评论” | 吴俊:毛尖——不是茶叶,是鲁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说评论 Author 吴俊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文艺批评今日推送“三栖评论”毛尖专题。“三栖评论”是《小说评论》杂志于2021年第1期开设的专栏,旨在讨论普遍存于当代的“多栖写作”现象,发掘其独特价值,并以此倡导一种开放、活力的大文学风气。主持人吴俊老师提出本栏不再拘泥于学者批评家的多栖写作,而直接就文体本身的交叉汇通、跨域新创为瞩目视野。于是,专栏主人的身份随之放开了,写作文体也没了范围限制,真做到了“破戒”和“无界”。久之,其实就成就为一种自立门户、自我作古的新宗。吴俊老师从鲁迅到毛尖的文章文体创新之路——这一文学史话题入手,他认为作为百余年来文体创新第一人,鲁迅使杂文散文诗等边缘文体最终成为文体主流,创新之功显然尤甚于传统文体的改良维新。而毛尖可比鲁迅之处即为其在边缘文体上的几乎是当今世不二出的新文体文章贡献。“毛尖体”和鲁迅杂文,一脉贯通的是文体上的美学趣味和修辞策略。似茶闲文,追笔鲁迅,这是“毛尖体”的真义要谛。
本文原载于《小说评论》2021年第6期,转载自公众号“小说评论”,特此感谢!
本公号已推送的“三栖评论”之毛尖专题(点击直达):
吴俊
毛尖:不是茶叶,是鲁迅
文 / 吴俊
毛尖曾是我的华东师大同事,更早她是我的同门学长王晓明教授的硕士生。不太清楚我和她该算是个啥辈分。虽有亲缘,但我迄今没有证实或问起过,毛尖是本名还是后起的笔名。现在一说到毛尖,我的第一闪念还是和许多人大概一样,想到的是一种茶叶,据说以产于河南信阳的为最有名。如果说有一个叫毛尖的写作者,天下就只有一个毛尖。就像只有一个鲁迅。而且,谁敢说自己是鲁迅第二?
话说得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奇技淫巧很毛尖。先不置辩。“三栖评论”专栏到了这一期,就是一年的收场了。我的主持想法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五期请孙郁教授支持时,这种改变——更应该说是一种觉悟,已经在当期主持人语中简单说过,本栏不再拘泥于学者批评家的多栖写作,而直接就文体本身的交叉汇通、跨域新创为瞩目视野。于是,专栏主人的身份随之放开了,写作文体也没了范围限制,真做到了“破戒”和“无界”。久之,其实就成就为一种自立门户、自我作古的新宗。新宗无不由破立而成。白话文新文学以来,开宗立派最著者,无过于鲁迅。大宗如小说、杂文,次则可能是所谓散文诗之类;小说中又有旁枝逸出,如历史小说(但《故事新编》并不同于惯常历史小说,且常让我犹豫可否视作叙事散文),另外散文中如《朝花夕拾》又像是小说或回忆录、非虚构?这是从文体基本面相上看的。若从内涵、主题、人物等论,则乡土、儿童、女性文学之类,数量更甚矣。所以,大作家几乎就一定会是个文体家。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去世85周年,盖棺论定而欲罢无能,但文体家的贡献该是没法质疑的。这和我现在要谈的毛尖就很像了。毛尖活过了、也火过了鲁迅。
《你记不得了吗,你回忆一下》
作者: 毛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年7月
我从这次文章里才第一次知道了,毛尖和我近乎是同龄人。因为她写到了少年时读的手抄本经历,居然连作品名称都和我中小学时读到的一样,《第二次握手》《少女的心》《一双绣花鞋》,亲切无比。而且我和她都有续写手抄本的经历。她提及的读书写作生涯中的人物,多数也是我在沪上常有交往的故友旧识,此刻更令我深陷回忆——我将快要回到我的这种回忆中的生活之中了。但让我想到要请毛尖做“三栖”主人的缘由或冲动,只是她的文章。我对她说,你和其他所有的作家、学院学者不同,既非职业作家,又不是学术文章外的兼顾创作或多文体写作,“你一直就是文体贯通、打破文章界限、学术文学相融、反学院学术八股的学术趣味、人生体验、现实投射,就是文体创新和写作者的思想贡献……很值得大家谈谈”。我想把她和郭德纲区分开来,郭的贡献已经划时代了。毛尖还毕竟不是“卖笑”。她好像是被我说动了。屈尊降贵慨然赐稿。当然,没有说辞乱坠,主持人也是做不长的。
毛尖
重要的是从鲁迅到毛尖的文章文体创新之路,这会是一个严肃的文学史话题。刚开始,我自己也一惊,继而怀疑,把毛尖和鲁迅相提并论,实在有点不正经了,太毛尖。到底辱没了谁?但我知道,自己提出的是一个严肃且真诚的问题,如果说乍听之下有点意外或惊人,还有人甚会不屑的吧?请谅,且慢。我要分说几句解释。
鲁迅文体创新不在少数门类,但最被高评的一般说是他的杂文,略次是散文诗。估计前者量大,后者仅见一册而已吧。原因何在?我仅从文体形式上判断大概,这两种文体都是前无古人的自创新制而成大观,继而更为此后文学史一派文体的宗主。好像要比小说诗歌美文之类,文体上更加无所依傍。抽象地说,杂文散文诗,是一种新创的跨域、边缘、无界的独立文体,面世之后,你是没法用传统文体眼光打量和评价它们的。这类文体现象的案例也许不在少数,但百余年间,成就自身历史的寥寥无几吧。换言之,边缘文体最终成为文体主流,创新之功显然尤甚于传统文体的改良维新。对此,我在文体创造的意义上,以为鲁迅在杂文散文诗上的贡献,要高于《呐喊》《彷徨》的小说。您不同意?我也不怕和您辩论。极端之说必有其主诉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文体新创的革命性往往多在边缘地带才易成功。这符合一条成功的铁律——走阻力最小的路线。否则,在主流文体中心搞革命,就形同“文体政变”了。如较早先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之流,以作品论,文学史上留下个概念说法而已,毕竟难成典范,成就大功的还得等候胡适鲁迅之辈的崛起。新文学家既是创新者,也是顺势而为一役毕全功的便宜人。这里再看鲁迅的文体创新,越发见出他的不凡和杰出了。文体全域的创新,百余年来,鲁迅一人而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非常罪,非常美》,毛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一寸灰》,毛尖著,
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8月版
《夜短梦长》,毛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毛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版
至少到目前为止,毛尖还比不上鲁迅,但也有可比之处。我就要拿来比一比了。这就是毛尖在边缘文体上的几乎是当今世不二出的新文体文章贡献。她的专栏文章、影评、随笔、学术论说或时评议论之文,性质、内容、写法杂交乱生,不知其体何在。若要追其文体由来,只知有母,焉知其父;只有毛尖自家一人暗暗明白笔下情种所由何来。读她本栏的自述,当可有所了然。这正是鲁迅杂文来路的情形了。鲁迅杂文偏向于社会批判和思想交锋,属于强攻一路。毛尖之文——抱歉,我还没能力命名,有机会请教理论大师陈晓明教授——姑名之曰“毛尖体”,更倾向于游走边缘的戏谑——集严肃和审美一体的文体新制。她的严肃性,我以为不让鲁迅的杂文,包括她的学术之文,人或看不透她的社会情怀。审美性则自我取法为多,中外古今、纸媒网络、男人女人双性人,嬉笑怒骂真假不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眉来眼去转身补刀,采阳补阴皆入彀中。“毛尖体”由之姗姗炼成。貌似闲文,放笔乱弹,故作惊人之语,实在如鲁迅之“有慨而言”——《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严肃至极,悲凉至极,睿智洒脱至极,幽默俳谐至极。毛尖纵使比不上啊也相近。“毛尖体”和鲁迅杂文,一脉贯通的是文体上的美学趣味和修辞策略。所以,本文题义正在此。似茶闲文,追笔鲁迅。这是“毛尖体”的真义要谛。但也有一险:鲁迅雄浑正派可学,断不致招引下流;“毛尖体”文气亦正亦邪,凌厉机锋混藏在俏巧妩媚、嘻笑逗引之中,却是学不得、太危险。无万丈豪情,不留神就成“小三”行径,上位不及反落轻浮。这世道,写作出轨也是一条险路。
毛尖辛苦了!有朝一日,江湖行走审美疲劳,曾经沧海无妨知难而退。且歇脚喝茶。鲁迅喜茶不在嗜酒之下。
本文原载于《小说评论》2021年第6期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 | 吴俊:《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三)
>>>文艺批评 | 吴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建立 ——断代、分期、下限问题漫议
>>>文艺批评 | 吴俊:新中国文学“新人”创造的文学史期待
>>>文艺批评 | 毛尖:作为套路的善良
>>>文艺批评 | 毛尖:我们和浪漫没有交集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艺批评”
图源:网络
编辑:景陌